1月6日可能有一化療飲食輔助次天氣和海冰變化過程,
  有望為“雪龍”號船襯衫脫困帶來有利條件1月5日,中國第30次南極科考隊員張麋鳴(右)和肖鉦霖(左)在記錄大氣採樣資料。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新華社“雪龍”號1月5日電(記者 張建松)一二手餐飲設備買賣望無際的密集浮冰暫時阻擋了“雪龍”號的前進步伐,卻擋不住船上科考隊員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在“雪龍”號積極設法擺脫困境的同時,船上部分科學考察項目正在照常進行。
  “三分化療飲食輔助量地磁儀”
  測量地磁場數關鍵字值和方向
  5日,“雪龍”號所在的海域風雪交加、寒風呼嘯,船上甲板很滑,極其難走。像往日一樣,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高金耀研究員從船頭實驗室小心翼翼地穿過長長的甲板,來到船艉部的風廓儀平臺。在那裡,他安裝了一種可以測量地磁場數值大小和指示方向的“三分量地磁儀”。每天,他都去檢查儀器運轉情況和記錄的數據。
  由於“雪龍”號所在的這片海域與南磁極相距不遠,連日來,“三分量地磁儀”得以在南磁極附近長時間、密集地進行觀測,收集了大量觀測數據,對高金耀來說這是一個“意外收穫”。
  “目前,儀器上記錄的地磁場水平分量越來越小,垂直分量越來越大,這說明我們距離南磁極已經很近了。”他說。“由於南磁極漂移很快,這些數據十分寶貴,是我們今後研究南磁極漂移情況、瞭解南磁極附近海底構造、建立全球地磁場模型的第一手資料。”
  多普勒海流剖面儀
  首獲南極“邊緣流”數據
  在“雪龍”號科研管理平臺,實驗員肖永琦也一如既往,協助大洋隊的科考隊員們利用各類儀器,抓緊時間採集這一海域的海洋物理、化學、浮冰等各類數據。這一海域是我國船舶第一次航行,各類數據都是空白。
  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矯玉田高級工程師利用走航聲學多普勒海流剖面儀,第一次獲得這片海域的南極“邊緣流”數據,這對今後研究南極“繞極流”很有幫助。
  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馬龍,每天都會到船底部的海洋重力儀實驗室查看。這台儀器一直在測量、採集重力數據,以反映海底密度界面的變化。
  大容量空氣採樣器
  採集氣溶膠、重金屬顆粒物
  在“雪龍”號船舷邊和駕駛台兩側,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李明廣安裝了多個浮冰觀測設備,目前已經“如實”地將這片浮冰區的海冰密度、厚度、大小、冰面地貌等參數記錄和拍攝下來,這將有助於對南極普里茲灣和羅斯海海冰的研究。
  冒著凜冽的寒風,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張麋鳴和肖鉦霖爬到了“雪龍”號船頂。那裡安裝了多個不同規格和型號的大容量空氣採樣器,分別用於採集空氣中氣溶膠、重金屬顆粒物等空氣樣品。他們每天都上船頂檢查機器狀態,更換濾膜,除去機器上覆蓋的冰雪。
  激光測距儀
  24小時進行監視
  此外,“雪龍”號上還有許多承擔其他科考任務的隊員,他們也紛紛對周圍的浮冰和冰山進行監測。由於“雪龍”號船頭的一座冰山過於靠近,船上雷達無法掃視,承擔地質調查科考任務的陳虹利用地質考察中的激光測距儀24小時進行監視。來自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的韓惠軍則利用觀測地形和地物的全站儀,隨時觀測遠方冰山的位移和速率,及時將數據提供給考察隊。
  最新消息
  美“北極星”號7天內
  抵達救援中俄科考船
  據新華社悉尼1月5日電(記者 趙小娜)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5日早發表最新聲明說,該局已要求美國海岸警衛隊“北極星”號破冰船前往南極聯邦灣,協助救援遭受浮冰圍困的中俄兩艘科考船。
  據悉,“北極星”號去年12月初已在前往南極途中,目前正停靠在悉尼港口。澳海事局聲明說,“北極星”號已接受澳海事局請求,將於5日從悉尼出發,前往出事海域。澳海事局預計,根據天氣和冰面情況,“北極星”號將在7天內抵達出事海域,協助救援。
  “北極星”號前往南極的原定任務是在麥克默多灣開闢出一條運輸通道,便於補給船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研究站運送食物、燃料等。澳海事局表示,“北極星”號將在本次營救工作結束後,恢復執行原定任務。
  分析
  “雪龍”號破冰脫困
  面臨三大不確定性
  瞬息萬變的南極再次展露其一貫個性。5日,“雪龍”號停泊的這片密集浮冰區,風雪交加,窗外茫茫一片空白,“雪龍”號的雷達顯示屏上卻是密密麻麻,那是隱身在白色幕簾中的冰山。
  根據氣象預報,6日晚至7日凌晨,這一海域將會出現期盼已久的西風,有望給“雪龍”號脫困帶來有利的氣象條件。但在這堅冰覆蓋、廣袤無邊的冰雪世界,人類的力量顯得如此渺小。“雪龍”號果真能一舉破冰突圍、擺脫困境嗎?事實上面臨三大不確定性。
  首先,西風的強勁程度和持續時間能否吹散厚重的浮冰?目前,清水區在“雪龍”號的右舷方向,但右舷的浮冰最為厚重,不確定西風能否給“雪龍”號脫困清理出一條通道。浮冰厚達3至4米,而“雪龍”號只有1.1米的破冰能力,目前船上空載、吃水不夠,持續破冰對螺旋槳和舵損傷很大。
  其次,西風對“雪龍”號周圍的冰山有何影響?目前,“雪龍”號船頭橫亘的一座小冰山,如同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威脅著“雪龍”號的安全。
  第三,帶來西風的高壓天氣系統對這片海域有何影響?我國船舶是第一次航行在這片海域,對近來遭遇到的一些堪稱“奇異”的自然現象,大家還無法解釋。例如,為什麼一夜之間“雪龍”號被突然堆積的厚重浮冰推移了0.86海裡,而且右舷出現一座漂移的大冰山?為什麼右後方的一座大冰山今天又好像不動了?
  面對這種複雜而神秘的惡劣環境,國家海洋局“雪龍”號脫困應急小組和“雪龍”號上的考察隊5日再次舉行了衛星視頻會議,會商研討幾種脫困方案的可行性。
  南極考察,原本就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科學奧秘。如今,奧秘就在身邊。
  萬里之外,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祖國人民的牽掛,使“雪龍”號全體科考隊員信心倍增,相信在科學知識的指引下,“雪龍”號遲早能衝破堅冰,平安返航。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言論
  為中國國際道義形象
  再添一筆
  2日,秉承著對國際道義的堅守和忘我的助人精神,“雪龍”號科考船派出“雪鷹12”直升機飛行6架次,成功將被困的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所有52名乘客轉移到澳大利亞“南極光”號破冰船上。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捨己救人的“雪龍”號在完成營救任務後卻不幸為密集浮冰所困。
  冰封雪凍之中,來自祖國的“暖流”溫暖著“雪龍”號上全體考察隊員和船員。“雪龍”號受阻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海洋局已專門成立“雪龍”船脫困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全力組織救援脫困。目前,“雪龍”號上食品油料充裕,考察隊員狀態良好,正在等待突圍時機。
  在進與退的選擇中,“雪龍”號南極營救之舉使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更加鮮明。從亞丁灣護航,蘇丹、海地維和任務,到一次次國際救援救災行動……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近年來中國正在承擔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修身立國、輕利重義,這一次不惜代價、不畏風險的極地救援,註定將為中國國際道義形象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親歷
  英雄本色,龍的驕傲!
  北京時間1月2日19時30分,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暨“雪龍”號科考船在澳大利亞“南極光”號極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成功營救在南極遇險的俄羅斯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客船上的52名乘客。“雪龍”號準備撤離浮冰區繼續執行後續考察任務時,所在地區受強大氣旋影響浮冰範圍迅速擴大,造成“雪龍”號船及船上101名人員被困。
  目前,已成功實施救援的“雪龍”號自身遭受浮冰圍困,4日,“雪龍”號停泊在密集浮冰區,距離最近的清水區約21公里,船上101名人員安全,物資補給充足。為了保證船舶安全,“雪龍”號在浮冰中開闢了一條長約1公里的“破冰跑道”,等待天氣有利時機,破冰突圍。
  從組織營救到撤回受阻再到組織突圍,跟隨考察隊的新華社記者見證了整個過程。
  “最高等級求救信號”
  2013年12月25日,“雪龍”號正航行在南大洋海域,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前往羅斯海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凌晨5點50分,值班駕駛員突然接到澳大利亞海上搜救中心的電話:一艘載有74名人員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緯66度52分、東經144度19分的海域被浮冰困住,兩座冰山正向船舶漂移,威脅船隻及人員安全,情況危急。同時,“雪龍”號也收到了這艘俄羅斯客船發來的最高等級的海上求救信號。
  俄羅斯客船遇險冰區有十成的浮冰,厚度在1-2米,是兩年以上冰齡的多年冰,大浮冰的直徑達到25-200米。
  “雪龍”號船長王建忠接到消息後,立即指揮值班駕駛員將計劃航線向東南方向調整,以十五節的最大航速,前往俄羅斯客船遇險地點。同時,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同意“雪龍”號前往俄羅斯客船遇險地點對其進行救助。
  “雪龍”號靠近俄羅斯客船的過程非常艱難。堅硬的大塊浮冰鋪滿了海面,幾乎看不到清水,浮冰最大厚度有3-4米,而且流速很快,“雪龍”號剛剛破冰開闢出清水道,浮冰很快就閉合起來。浮冰上還有厚厚的積雪,給“雪龍”號破冰又增加了難度。
  從27日早上9點進入浮冰區到下午5點,“雪龍”號只能以一兩節的航速破冰前進。
  瞬息萬變的南極天氣在2014年1月2日終於轉晴。燦爛陽光照在白茫茫的冰面,紫外線極強,分外耀眼。為了這種好天氣,“雪龍”號整整等待了6天。自從2013年12月27日第一個趕到圍困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的這片密集浮冰區,“雪龍”號一直與俄羅斯被困船以及隨後趕來救援的澳大利亞“南極光”號保持密切聯繫。
  直升機組救援過程經歷“驚魂一刻”
  考察隊領導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先派遣應急救援海冰工作組到俄、澳兩艘船附近冰面實地勘察。海冰組先遣隊除了攜帶冰雷達等探冰設備,還攜帶了二十多塊長條木板,塞滿了直升機的機艙。
  可別小看這些普通的木板,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南極考察在海冰運輸中的架橋鋪路,都需要用木板減輕海冰錶面積的壓強。因此,每次考察隊都會準備很多木板。沒想到的是,這些木板在這次海冰救援行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海冰厚度和強度滿足直升機起降安全條件下,海冰組隊員用木板搭建了一個直升機臨時的懸停平臺。
  記者跟隨海冰組先遣隊乘坐“雪鷹12”直升機,從“雪龍”號上起飛到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附近冰面,然後到“南極光”號附近冰面。
  隨著直升機徐徐下降,坐在後艙的窗口向外望去,冰面上的雪被凍成了“雪晶”,雖然沒有被吹起雪霧,但顯然不足以承擔直升機的重量。記者清楚地看到,直升機的左輪剛落下,就陷下去了一大半。駕駛員趕緊將直升機提起來,保持住平衡,懸停在冰面。
  2日下午,“雪龍”號上的“雪鷹12”直升機飛行6架次,成功將被困的俄“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所有52名乘客轉移到澳大利亞“南極光”號破冰船上。
  當最後一個飛行架次終於圓滿完成,在“雪龍”號駕駛台的甚高頻里,先後傳來“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和“南極光”號的感謝,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感謝‘雪龍’號,我們已經完成了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救援工作。”
  2日晚,直升機組的許多人都喝醉了。他們說,想起這一幕每個細節都非常後怕。在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期間,“雪鷹12”直升機的前輩“雪鷹”號在南極折戟,就是因為在冰面上降落時失去平衡,旋翼打在冰面上,瞬間造成了機身損毀。而如果高度旋轉的旋翼風直接將木板吹起來,砸在了人的身上,後果也不堪設想……
  成功完成俄羅斯船隻被困人員的援救行動後,“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船長在第一時間給“雪龍”號船長髮來感謝郵件,他說:“你們的合作是國際合作的典範,不僅體現了人類航海中的互助精神,也體現了《南極條約》精神。雖然我們船現在還很困難,但在你們救助精神的鼓舞下,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從冰封的南極擺脫困境。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向你們當面言謝。”
  救援成功後“雪龍”號受阻
  然而,“雪龍”號3日在撤離這片密集浮冰區之際自身卻受阻。記者看到,一夜之間,“雪龍”號右舷密集的浮冰區里,不知何時漂來了一座平頂大冰山,冰山長達一公里左右,還在不斷向西北方向漂移,最近距離“雪龍”號僅1.2海裡,橫亘在“雪龍”號撤離路線的前方。
  “雪龍”號船受阻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暨“雪龍”號船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冒著極大風險,成功完成對遇險俄羅斯籍客輪的救援行動,為祖國和人民爭得了榮譽,請向同志們致敬,並轉達我對他們的誠摯慰問。習近平要求各有關方面協調配合,指導幫助他們脫困,確保人員安全。他表示,祖國人民同他們在一起,希望他們保重身體、堅定信心、沉著應對、科學施策,爭取早日平安返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希望科考隊沉著冷靜應對,務必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等待有利時機,積極穩妥設法突破海冰圍困。
  4日上午,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在“雪龍”號多功能廳召開了全體隊員大會,將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和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各級領導的重要批示,及時傳達到每一位隊員。全體隊員備受鼓舞、精神振奮。不少隊員表示“信心倍增”。
  4日,“雪龍”號停泊在密集浮冰區,船上101名人員安全,物資補給充足,等待天氣有利時機,破冰突圍。
  據有關部門會商,1月6日可能有一次天氣和海冰變化過程,有望為“雪龍”號脫困帶來有利條件。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原標題:“雪龍”號上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74tmbd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