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記者 馬海燕)兩個都曾創造過燦爛文明的民族,兩個都在時代變遷中經歷過曲折的民族,正攜起手來走在民族復興的路上。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5日在北京開幕。中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這兩個古老民族的牽手格外引人註目。
  外交學院院長助理王帆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一直重視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成立於2004年的中阿論壇,宗旨就是“加強對話與合作、促進和平與發展”。2010年雙方又在論壇框架下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係,已成為新時期中阿開展集體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也給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本次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題為《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講話,希望雙方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新機遇新起點,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
  “‘一帶一路’有望給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經濟發展註入新的活力,本屆中阿論壇將開啟中阿關係新的篇章。”前中阿合作論壇事務大使姚匡乙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既是歷史傳承,也是中阿新時期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處在改革與變革的關鍵階段,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阿拉伯國家也在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致力於實現民族復興。新形勢下,雙方共同語言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共同需求在增強。以“一帶一路”為抓手,全面推進中阿關係務實合作,具有戰略眼光和可操作性。
  “未來10年,對中阿雙方都是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現民族振興的共同使命和挑戰,需要我們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促進文明互鑒,尊重道路選擇,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對話和平。”習近平的這一提法受到與會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的贊同。
  姚匡乙表示,尊重不同文明的對話,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絲路精神”將成為今後中阿關係發展的準則,也將對國際關係產生重要意義。
  在經貿領域的務實合作尤為引人註目。習近平提出構建“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新的突破口,無疑為雙方經貿合作開闢了巨大合作空間。
  姚匡乙表示,實實在在的數字將進一步夯實雙方經貿關係、促進雙方經濟發展、讓民眾從中受惠。未來10年把中阿貿易額從去年的2400億美元增至6000億美元,把中國對阿非金融類投資存量從去年的100億美元增至600億美元以上,這些舉措對各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不言而喻。同時,他也看好推進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自由貿易區、阿拉伯國家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舉措,認為此舉堪稱中阿務實合作的新亮點,對於實現中阿跨越式合作、建立上中下游聯動機制,具有可操作性。
  中方還承諾今後3年將為阿拉伯國家再培訓6000名各類人才,未來10年組織10000名中阿藝術家互訪交流,推動並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機構開展對口合作。姚匡乙說,不同文明間的人心相通很重要,此舉對於中阿人民之間增進瞭解、溝通人心具有長遠意義。
  王帆強調,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中方應當重視絲路帶沿線國家的利益,雙方遇到問題時著眼長遠,加強溝通,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讓“一帶一路”成為互利共贏之路,為兩大文明的復興產生深遠影響。(完)  (原標題:習近平提“絲路精神” “一帶一路”促中阿復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74tmbd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