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典型的南方城市,江西九江冬季的陰冷潮濕讓很多人都不適應,但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的許多同學每年都會領到學校發放的過冬棉衣,這一套套棉衣讓他們的冬天過得十分溫暖,而這項貼心溫暖的資助措施已實行了20多年。
  近年來,該校積極創新學生資助工作,沒有一位同學因為貧困而輟學。不僅如此,學校還在資助過程中,教育學生自立自強,勵志感恩……
  助人更育人
  在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有一份文檔,這是為該校五年制高職電子0951班學生張樂單獨制定的幫扶方案。
  該同學父親下崗,母親因患類風濕關節炎長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親外出謀生,每月僅給家裡提供300至500元的生活費,母子二人租住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簡陋出租屋內,生活異常貧困。入校至今,學校已給予了他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等資助,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多次前往張樂家中走訪慰問,帶去食用油、禦寒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組織志願者每月上門服務,併為他制定了長效幫扶資助計劃,直到優先推薦他就業。
  張樂十分感謝學校,他說,在校期間,自己不僅得到了經濟上的幫助,還得到了尊重和關懷。多年來,該校學生資助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窗口意識和服務意識。在該校的學生資助中心,有一個詳細的貧困生信息庫,學校全程跟蹤貧困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加強對特困生的重點關註和資助力度。每年寒冬季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都要組織為貧困學生髮放過冬寒衣,對特別困難學生採取從入校到畢業的全程資助幫扶措施,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
  在全心助人的同時,學校還盡心育人。一直以來,學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把資助工作作為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堅持把資助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堅持把資助工作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支撐。每學年都在全校組織開展以“勵志、誠信、感恩”為主題的學生資助育人系列教育活動,樹立學生中的先進典型,讓受到資助的學生學會勵志和懂得感恩,讓辦理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同學樹立誠信還貸意識,形成了“資助與激勵結合,幫扶與育人並舉”的校園資助文化氛圍。受到資助的貧困生都表示:“今天,我受到了學校的幫助,將來,我一定要幫助像我一樣的貧困學生。”
  扶貧更扶志
  該校經濟管理學院物流1201班的劉眩出生農村,1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精神失常,還在需要父母呵護的年齡,卻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一面堅持上學,一面照顧母親和妹妹,2012年劉眩考入了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在例行的收集學生家庭情況、建立貧困生檔案的過程中瞭解了他的情況,迅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給他申請了助學金,另一方面經管學院的領導和老師非常關註他的學習生活,不僅在物質上給予幫扶,還在精神上鼓勵他用知識和技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爭氣的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和各項活動中,每次考試成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個人綜合素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先後獲得了學校的一等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
  很快升入大三的劉眩陽光而自信,他說:“由於家庭的困難,我感覺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了很多麻煩,心存內疚,但是在老師們的鼓勵下,我明白了我要用最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學校和老師們的幫助,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歷來重視貧困生的勵志教育。該校學生工作處副處長張志成說:“家境貧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沒有志向。在我們的引導下,很多同學一改入校時的自卑心理,擁有了一顆陽光燦爛的心靈,不僅能坦然面對家庭困境,還能化逆境為動力。”
  授魚更授漁
  “我不覺得勤工儉學沒面子,通過勞動獲得的果實才更甜、更香。”一位參加勤工助學的學生說。
  該校電氣工程學院的王玉成同學從大一開始就一直積极參与勤工助學、每年暑期去生產單位實踐,周末出去打工或是參加志願者服務活動。青春陽光的他,臉上始終洋溢著朝氣蓬勃的笑容。
  在學校,有很多像王玉成一樣的學生,他們或是“身懷絕技”,或是頭腦靈活,用自己的雙手很好地解決了上學期間的生活問題。有一位“電器維修達人”利用課餘時間在外幫人維修家電,每月能賺取1000多元;有同學組織了禮儀隊,每當市裡有大型活動,都能看到這支禮儀隊活躍的身影;還有同學牽頭加盟了快遞業務,和十多位貧困生一起跑業務,共同解決生活問題。在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像這樣的事例很多很多。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剛入學的學生來說,我們主要以‘輸血’為主,使其心無旁騖地打牢專業基礎;對大二大三學生來說,則以‘造血’為主,引導其利用專業知識創造價值。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獲取報酬來養活自己,不僅使他們更早更好的瞭解社會,為將來打下基礎,還使他們認識到了勞動的價值。”該校一位學生工作人員這樣說。
  (彭海濤 石鐘旭/文 楊青/攝)  (原標題: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74tmbd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